最早約在1878年由法國法國博物學家和植物收藏家萊昂·約瑟夫·亨利·洪布洛(Léon Joseph Henry Humblot)前往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研究之旅所採集的,他將採集的蘭花品種除了放置他在當地建立實驗花園外,並將其標本運送到法國給法國博物學家和探險家阿爾弗雷德·格蘭迪迪爾(Alfred Grandidier)和巴黎國家自然史博物館植物標本室。
在1881年由德國植物學家萊興巴赫(Reichenbach, Heinrich Gustav)在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看到其標本,認為是新物種,將其命名描述為’Angraecum fastuosum’,此模式標本是採自馬達加斯加西南海岸,當時是將其歸在 ’Angraecum’慧星蘭屬中,慧星蘭屬是在1804年建立,當時很多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島等風蘭型的蘭花都歸在慧星蘭屬(Angraecum)中,有趣是隨著非洲蘭花採集物種越來越多,萊興巴赫發現慧星蘭屬中許多物種差異不同,有必要重新整理分類,在1865年自慧星蘭屬分離出來一些物種,另外建立空船蘭屬(Aerangis),但Angraecum fastuosum此物種確沒有歸在空船蘭屬。
直到1914年再由德國植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理察·魯道夫·施萊希特(Friedrich Richard Rudolf Schlechter)將Angraecum fastuosum自慧星蘭屬分離出來,歸在空船蘭屬中,學名’ Aerangis fastuosa’,此學名沿用至今,沒有再變動。
當時是歸在慧星蘭屬(Angraecum),慧星蘭屬是在1804年由法國博物學家讓-巴蒂斯特·博裡·德·聖文森特(Jean-Baptiste Bory de Saint-Vincent)所建立的,那時許多類似蘭花都歸在慧星蘭屬中,並沒有仔細分別其不同之處。
2. Aerangis fastuosa (Rchb.f.) Schltr.
在1914年由德國植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理察·魯道夫·施萊希特(Friedrich Richard Rudolf Schlechter)將Angraecum fastuosum自慧星蘭屬分離出來,歸在空船蘭屬(Aerangis)中,學名為’Aerangis fastuosa’並發表在《蘭花、植物和植物手冊598. 1914.》(Orchideen)。此分類被正式承認,沿用至今。
空船蘭屬(Aerangis)是在1865年由萊興巴赫(Reichenbach, Heinrich Gustav)自慧星蘭屬(Angraecum)中,以Angorchis flabellifolia為模式標本建立空船蘭屬(Aerangis),並發表在《植物誌48: 190. 1865.》(Flora),屬名Aerangis是源自於希臘文aer(空氣)和加詞aggos(容器、船),是意指其花形似充滿空氣的船狀長距。空船蘭屬又稱細距蘭屬,空船蘭屬(Aerangis)國際園藝交易中常簡寫為"Aergs"。
Aerangis fastuosa植株形態變化大,法國植物學家約瑟夫·瑪麗·亨利·阿爾弗雷德·佩里爾·德拉·巴蒂(Joseph Marie Henry Alfred Perrier de la Bâthie)曾將Aerangis fastuosa六個不同形態物種列為不同變種,但並沒有被其它分類學單位接受,變種如下:
Aerangis fastuosa var. grandideri v.n.
Aerangis fastuosa var. francoisii v.n.
Aerangis fastuosa var. vondrozensis v.n.
Aerangis fastuosa var. rotundifoloia v.n.
Aerangis fastuosa var. angustifolia
Aerangis fastuosa var. marcu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