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狗及人形機械人—未來陸戰—俄烏戰爭
2024 Sept 12- Oct 14
(心得)
暗夜無光,俄軍傘兵突擊編隊,小心翼翼地前行。馬達的聲音在夜空中迴盪。裝上了掃雷工具的T-72。走在最前,車長半身露出,不時用夜視鏡掃視周圍,以作警戒。第二輛的是BMP緊隨其後;第三輛是輛式裝甲BTR60 ,雖然輛式裝甲車的防護能力較弱,但長途奔襲,編隊指揮官基洛夫仍是決定在這邊乘搭這輛式裝甲車,因為輛式裝甲比BMP舒適多了。他也是忐忑不安,不時舉起夜視鏡四周觀察。最後一輛是軍用卡車, 10多20個傘兵疲倦地擠着,但也是提心吊膽。
忽然,基洛夫看見前面坦克的車長,頭兒向左一歪!「糟了!」基洛夫大叫不妙。車長被子彈擊中,可是連那子彈穿破空氣的聲音也聽不到。草叢中一道火光噴出, T-72燒了起來,那些車外掛的亂七八雜,還有那支在坦克炮塔的頂縫都燃燒起來。T-72的駕駛員知道被伏擊,趕緊把坦克駛向路邊,可是另一道火焰噴出,這次燒向車尾很快引擎室及排氣口都燒着了, T-72一下子成了一隻火餃子。
BMP也停了下來,士兵把門打開,但不知從哪兒射來一枚RPG,火箭彈打中左側,說時遲,那時快,車已燃燒起來。BMP的車門雖然打開,但沒有士兵來得及跑出來,濃煙包裹全車,不一會發生殉爆,全車炸過稀巴爛,小炮塔彈上半空。
基洛夫,一方面被眼前的景象嚇慌了。另一方面趕緊嘗試棄車逃跑;可是人一動,便被兩發子彈打中,然後又是不知哪裏來的一枚RPG火箭彈擊中BTR,同樣一下子裝甲車便燒着了。彌留之際的基洛夫還不知道,敵人到底是來自左邊?還是右邊?但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
最後一輛軍卡上的士兵,都嚇得趕緊跳車逃生,但一跳下車,一陣機槍子彈如雨如下,就像割禾一樣打得他們一個一個倒下,還未來得及逃跑,還未來得及看清形勢,還未來得及還火,便被射倒了,不消一下子全部陣亡。
整個伏擊用不到10分鐘,活生生的,成了屍體和殘骸。這時,一隻犬型機械人從叢林一角,緩緩地走出來,審視着眼前的殘破,將景象傳回作戰中心。
以上片段,當然純屬虛構,但是並不遙遠,只要俄烏戰爭打到2025 , 2026 ……
去年烏克蘭已釋出士兵和機械狗一起巡邏基地的片段;而今年的庫爾斯克戰役開打後,類似的片段再次上傳…
機械狗及人形機械人—未來陸戰
自從那一年波士頓動力,在機械狗背上裝上手臂,可以開門,可以拿報紙,可以端咖啡之後……明眼人也知道,波士頓機械狗「武裝起來」的日子已經來到了。機械狗在軍事應用上的發展就如當年飛機一樣:
誕生,然後偵察,然後輕武裝,然後重武裝,然後專門化。
去年美國林業公司,將一個噴火器成功裝上機械狗並在網上出售,牠的火焰噴射範圍達到九米,全套裝備只需9000多美元,而他的機械狗是來自非美國公司的UNITREE。GO1。
林業公司讓機械狗擁有這樣的威力,在美國引起很大的討論和異議。人們不禁問現在已經很嚇人!將來還會在機械狗身上安裝更有破壞性的器材嗎?這不就是將機械狗武器化嗎?又如果如這些所謂特殊器材安裝在更高端人工智能的機械狗身上,將會發生甚麼問題?今日林業公司的機械狗噴灑的範圍是九米…將來可以變成15米20米嗎?也會把甚麽安裝上去? 萬一失控會怎様? 恐佈份子會買到嗎?人們心底的恐懼不言而喻。
差不多是2020至2022年,不少美國以外研發機械狗的公司,都聲稱取得突破。那是因為麻省理工學院由2015年開始,將自己的機械狗研究成果公開。而且他們上載公開的資料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在工程上那些動物模型的關節是怎樣活動,及如何設計?令牠們可以活動的程式和源碼是怎樣編寫等等。這一切可說是令製作機械狗的人/公司可以將軟件硬件都順手沾來。理論上,一間有經驗的電腦公司,可以伙拍一些工程公司;又或者一間理工學院或者大學,完全可以遵照麻省理工學院上傳的資料、圖紙、程式,進行複製MIT的設計,又或改進,製造出一隻他們自己的機械狗。而那隻機械狗一定可以走動,可以自我修訂動作及在失去平衡後再取得平衡,此外它也擁有可以跨越某些障礙的能力。
MIT對於機械狗的普及的確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這些依葫蘆畫瓢,複製出來的機械狗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機械狗剩下的分別⋯⋯可能就只是人工智能的程度(自主程度),機敏度,及可背負的重量了。
各種步兵武器的套裝,相信也很快會安裝在機械狗的背上。
(2024年10月開始有人試驗更多「持武器機械狗; 而直到2024年個人仍相信全球在機械狗研發上領先的仍是波士頓動力。但群雄已經冒起…)
人形機械人(英文是: Humanoid Robot)。
最近某地一個大型機械人展覽出了亂子,這次雖然沒有了過去大部份由人假扮機械人的荒唐;也再沒有用遙控假扮自主的偽裝。但也不知道是誰出的花巧點子,讓女模特兒在會場內假扮人形機械人;而且刻意沒有說明。也許原意是為了讓大會增添話題和色彩。可惜,事與願違,可能是大會安排不周,又或者女模特兒假扮的機械人太漂亮了,於是觀眾紛紛走向這些女孩子身上,上下其手,全身亂摸……一個花招,成了幾百部攝影機前的公眾公然非禮,整個成果展覽亦弄成了一場國際鬧劇!
人形機械人,現在最top的主要是以下三間美國公司:
波士頓動力---Atlas2
波士頓動力:除了Boston Dogs,他那Atlas人型機械人同樣技驚四座!會跑,會跳,會翻跟斗,每次亮相都令人嘖嘖稱奇;可是2024 年4月17日,波土頓動力忽然在YouTube上宣佈,Atlas將會告別幕前,項目將會終結。這突然的宣布令很多人跌破眼鏡!!可是不久 波士頓動力又宣布,他們在一年前已秘密研發了另一款機械人叫Atlas 2---那是沒有液壓的全電動機械人;基於人們對Atlas1 的認識,對於波土頓動力最新研發的Atlas 2的能力,人們都拭目以待。10月17日,波土頓動力剛宣佈與日本豐田集團簽訂技術合作協議,詳情有待後續報導。
特斯拉Tesla---Optimus人形機械人
2021年8月,Tesla公開了他們研發的人形機械人optimus1! 然後2023年8月Tesla公開展示Optimus 1 Gen 1; 12月再公開展新一代Optimus Gen2 。Tesla 在2024年今年---5月宣布,自去年開始,他們已將他們的人形機械人Optimus Gen 2送進旗下一間最高端的車廠( FREMONT )跟人類一起工作,以便進行更廣泛的學習,用以發展Optimus Gen 2 的人工智能。
Tesla的優勢在於工程。他們的自主駕駛技術全球首屈一指,這方面的技術已經部份應用於人型機械人;馬斯克亦十分擅長將產品量產,並令成品價格大降;這一切都是Tesla擁有的優勢。馬斯克表示,他計劃中的目標,是希望在2025年---即明年,將人形機械人的價格由20,000美元到30,000美元的售價,降低至10,000美元,然後廣泛地推出市場;他希望大量市民可以直接購買使用。他期望不但在工廠和辦公室有Tesla的人員機械人在幫忙;甚至商店及家居都會有他們的人形機械人協助工作及處理日常事務,甚致家庭瑣事、家務。
Tesla已展示的第二代人形機械人,比他們第一代的人形機械人,在步行,手部及手指靈活度上比第一代進步多了。這第二代的人形機械人Optimus Gen2,Tesla有信心他的機械手的靈敏度和活動程度將是全球第一的。但是馬斯克表示他們期待明年2025,Tesla的第三代人形機械人,能夠更進一步,可以靈活得彈奏鋼琴。
不過有研究人形機械人的專家表示, Tesla的人形機械人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需要追上OpenAI的產品,就是要能夠直接同人溝通(而不是指令式)。有關這一方面的缺點, Tesla當然知道,並表示會在這方面大大發展,期望2025年第三代的人形機械人可以同人直接溝通。
Figure Ai 及Open Ai---Figure2
理論上FigureAi 是獨立公司(卻與Open Ai 的關係千絲萬縷,人們視二者為從屬關係) Figure Ai它從一大堆科技巨企和跨國富豪中成功集資,研發出他們最新的人形機械人Figure。
然而無論資本、技術,Open Ai 和Figure Ai 的關係都超越一般普通合伙人、是超級合伙人; Amazon貝索斯和英偉達就是在Open Ai 拉攏下「加入」計劃及巨額投資了Figure Ai。
根據OpenAI及Figure Ai 的說法,Figure Ai 的人型機械人已進入寶馬車廠,透過跟人類一起工作而學習,發展自己的人工智能。OpenAI的優勢是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超卓技術,而且已擁有一個十分龐大和豐富的資料庫。不但他們自己有信心,連其他人也相信,他們OpenAI/FigureAi的人形機械人,會是全部不同品牌的人形機械人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2023 年3月的時候,他們推出第一代Figure。現在他們已經在2024年推出第二代的Figure人形機械人。第一代的Figure,他的手已經十分靈活。嚴格來說是手指(當然Tesla認為自己的人形機械人比Figure Ai/OpenAI的手指更靈活。)而現在第二代Figure的手指更進一步。此外,因為OpenAI的關係,他們的人形機械人,已可以跟人作有效的雙向溝通。
不過,如果你有用過ChatGPT4.o;而你又有在網上收看OpenAI有關Figure2的示範片段,你會發現,那人形機械人的對答和反應,並沒有在電腦上操作人工智能平台ChatGPT4.o時那麼快捷、流暢,這也是所有人形機械人要處理的一個技術上的難點、關卡。
在人形機械人研發上、當然還有很多技術上的關卡要衝破,很多難題要解決。而其中一個共通的難題,就是如何為人形機械人提供足夠的電力,讓他同時可以處理很多資料和動作。想想吧。他要利用感官系統觀察和接收資訊,然後進行閱讀、認知、篩選和辨識,再要思考,接著作出決定,做出反應,要決定做甚麼動作或說甚麼。要完成所有這些決策,電腦和芯片都在快速地運作,而且是同一時間!!!這一切都需要電力。而這也是為甚麼Figure 2雖然可以與人溝通,但是過程還是令人覺得有點滯後及怪怪的。
雖然,研發者聲稱Figure 2可以連續工作20小時。但專家指出那只是在策略性叉電、用電的情況下,才可以達到的最優效果。事實上、他一般只能持續工作4至5小時。
人形機械人的電力供應。看來還有待科學家和工程師一齊努力。
日本也是一個很早研發機械人的國家,但是有趣的是,在某些方面,他們和美國工程師的取向是有所不同的。美國工程師在很早很早,開始研發機械人的時候,他們的思路已經是希望機械人能夠進入一些人類不能或不宜進到的地方,執行危險的工作!例如實驗室、火場、塌方的山洞/礦坑、輻射區等等。他們想著的是由人形機械人,從事危險、沉悶、重複的工作(所以機械人是否真的似人,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第一考慮或樂意努力的方向)
有趣的是,日本人在很早的時候、除了有興趣研究機械人以外,還特別關注研究人形機械人。而且用今日的術語,他們的取向是頗為「宅的」。他們希望人形機械人有十分近似人類的聲音;希望他們在同人溝通的時候,有像人類一樣的豐富表情;甚至希望他們的皮膚質感跟人類十分近似。這三方面都不是美國工程師的首要考慮或肯花大量精力及資源去研究的方向。到了今天,當越來越多的人形機械人出現,美國工程師甚至認為他們造的機械人,不應該在人形以外,像個真人。舉例而言,人形機械人有手足頭軀幹,但不必有人類的面部或皮膚,而且最好能夠讓人們一眼看出他們只是機械人,而不是真正的人類。
那麼殲滅者Terminator會出現在俄烏戰場嗎?相信不是短期的事;也許因為筆者在YouTube上看過人形機械人炒蛋、弄三文治、摺衣服、沖咖啡、開汽水瓶的片段吧;所以個人相信未來三年甚至五年人形機械人都不會出現在戰場上。因為現在上述三間頂尖的人形機械人研發公司,除了波士頓動力研發的機械人以外,其他兩間公司的人形機械人只能急步行走;而全世界紀錄保持者,能夠近乎跑的最快人形機械人是:Ceassie by Agility Robotics, 在示範片段中,她能夠跑出100米用25秒,她的紀錄全球公認;但問題是,其實她只有下半身,她是沒有腰以上的結構的。很難想像她可以在三年後上戰場
當然無可否認,無論Optimus 還是Figure,他們的手及手指的靈敏度是出人意外的,起碼令個人⋯⋯頗為震驚!
本文由jjjsub 原創
小結:
話說回來武裝起來的機械狗進入戰場相信只是明年後年的事;但是人形機械人走進戰場,相信仍然顯得遙遠,不過也並非遙不可及。
除了機械狗,還有機械昆蟲,他們的開發用途主要是用作偵察和監聽。當然,這只是暫時的功能;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差不多10年前,德國工程師在網上展示他們發明的機械蜻蜓,那東西仿真度極高。
還有美國人的機械耗牛,牠的用途是專負責在危險的戰區運送彈藥、軍用物資,甚至將來希望發展到他能夠背負傷員。美國陸軍自二十年前便已經斷斷續續的投資該項目。
機械鳥,已經完成研發也有短片展示,暫時都只是用作偵測和監控,將來會否加上其他功能不得而知。自殺式任務?可能吧?
戰爭顯然成了科技的催化劑!人們都樂意調撥大把大把的資源和金錢,投資到新式武備研發,資源和金錢用作破壞和戰爭?當然換一個角度,也許可以說,動用大量資源去研究不是為了怎樣破壞,而是為了阻止敵人破壞,保護自己以求生存。
美國人早在甚麼時候認真地研究機械軍犬?是早在2000年。當時高級國防科研署(DARPA)便協同波士頓動力,投下大筆經費進行研發,而他們第一隻展示出來的Prototype就是波士頓動力的Big Dog,那時是2005年。
不少人形機械人在示範片段中,都只是做些簡單的搬運工作或做一些家務。而這種級數的智能,並沒有甚麼特別!因為早在10多20年前,美國人的M1坦克的維修倉庫,已是由非人形機械人,負責根據指示,自行在智能化貨倉,到適當位置,找尋及收拾維修時所需用的配件,在收拾妥當後送往維修車間。
工程師們希望人形機械人可以大量取替人力,執行某一些一直由人處理的工作。而全球最缺乏人手的其中一項專業工作,就是在潛艇內倉進行合金焊接; 這方面的燒焊工人,他們都擁有頂級的技術,但工作環境和完战條件苛刻,而技術要求又極高,每一個國家這一類技術專才都少得屈指可數,機械人可以走進那狹小的空間進行精密的焊接嗎?或者有一日可以。
機械人企業的市場管理部領導已前瞻性地表示,當人形機械人普及,首一批大規模進入市場的時候,可能會由於成本太高,從而令單價太貴,而且又需要不斷更新軟件和保養維修;所以極可能在最初的時候,會採用租賃的形式,給用家租用人形機械人使用。這一日會很遙遠?May not be根據馬斯克的說法不會,因為他的目標是,2025年人形機械人可以用低過20,000美元甚致10000美元(Day Dreaming)的價錢進入市場。
2025…並不遙遠! 只是幾個月之後…
後記
~上述Optimus 2和Figure 2,一些規格是近似的,都是高度相約的173cm,能夠拿20-22kg的東西,步速也相近
~2024年9月6 日傳出,烏軍在庫爾斯克或哈爾科夫戰場,第一次使用可噴火無人機---噴火龍;差不多兩星期後,俄軍也展示一段片段在Vuhledar 前綫使用類似武器; 10月4日,烏軍釋出用「火龍」無人機向俄軍坦克噴火將其燒毁的片段。
~英國航太澳洲分公司,在九月的陸軍軍備展中,展示已完成開發ATLAS輪式無人載具;該系列展出了CCV無人裝甲戰車,該車為8x8輪式裝甲車;裝備30mm炮及榴彈或火箭發射器⋯⋯未來希望伙拍不同工業集團,造出不同用途陸上無人自主裝甲車。
~2024年10月美國通用動力交付TRX系列無人作戰車輛(Unmannned Combat Vehicle) 給美國陸軍測試
(TRX: Innovative thinking for the RoboticCombat Vehicle-Medium (RCV-M) class)
~Tesla早前(October)為新開發的智能無人的士Robot Taxi舉行了發佈會。這個發佈會有兩個看點,主角當然是無人駕駛智能的士。據大會所稱,馬斯克和工程師團隊曾經在開發新一代智能無人的士的事上產生分歧,各執己見。而爭議點是頗具有「基礎性」的( Fundamental );馬斯克,這大老闆堅持,新一代的無人駕駛智能的士Robot Taxi,必須不再設有方向盤和踏板!那意思是完全依賴自動駕駛系統! 在這點上工程師們有他們自己的專業判斷和觀點。但是爭持下來,當然是大老闆的堅持被確認了,根據這要求工程師們完成了設計。
亦因此新一代的智能無人的士Robot taxi,一如馬斯克所堅持的那樣,並沒有方向盤和腳踏版。在這事上馬斯克是勝利了,但個人不知道, Tesla這款新的沒有方向盤、沒有腳踏板的無人駕駛智能的士,可以怎樣獲得美國交通監管當局批准在路上進行測試?或許有一天,這類充滿風險的測試不會在美國本土進行吧?
Tesla有野心、亦有信心,表示在2025年這種無人駕駛智能的士可獲得批准行駛,並進行量產,即是說這種全自動的無人的士可以跑到街上, 2025年…
在那個被稱為Cyber Cafe的發佈會節目中,有Cafe、有chit-chat的環節。被邀請的媒體和嘉賓可以在會場內隨意參觀、走動、閑聊。而這時候Tesla的新的改進人型機械人Optimus Gen2,在會場內充當侍應和咖啡師,甚至朋友;他們會為來賓沖咖啡,又會像侍應般四處走動送上咖啡及甜品; 又在會場內,四處逛逛和嘉賓們聊天。根據會場上一些媒體的報導,那些出現在會場的人形機械人已可與嘉賓及發問者們,進行更多複雜的對答和更多的聊天,比半年前的那些Optimus Gen2人形機械人聰明多了。
然而,不少與會者表示Tesla的人形機械人Optimus Gen2在對答及聊天的時候較為遲緩;而其中有些嘉賓更刻意問Optimus Gen2:「他們是否遠端遙控的?」Optimus Gen2機械人的回答也只是避重就輕,並沒有正面回應;所以有KOL及媒體質疑,這些機械人一對一的對答,是由遠端操控的人來回應嘉賓的提問的。這件事仍在發酵。
而就媒體及大會釋出的片段所見,機械人沖咖啡、派咖啡的動作仍是十分緩慢,小心翼翼的。
所以相比半年前,在會場片段上所看見的人形機械人Optimus Gen2,在肢體動作上似乎並沒有太大進步,只是在與人溝通上稍為豐富了。可惜並沒有機會看他們怎樣運用手指來進行一些演示,因為這也是一個關鍵的看點。
~在烏克蘭戰場上有關陸軍作戰的無人作戰系統表現,令個人關注的如下:
1. 噴火龍。( 2024年9月由烏克蘭宣稱研發成功開始…)
2. 烏克蘭新近完成的「RPG無人機」。這款無人機十分值得關注!由最初的原始、土製、臨時改裝版本;到現在已有了正式的設計及專用配件,並能大量製造都是值得追看的故事。烏克蘭人表示這種廉價的武器已在進行大量生產,而俄烏戰爭上載的片段表明,這種武器十分有效。
3. 個人好奇那伊朗「見證者136」;包括原始的伊朗版,及俄國的改良版。因為那並不太大的機身,如何可以容納足夠的燃料飛到那麼遠(1000km),而正前方不太巨大的彈頭(60kg)竟然有這樣大的攻擊力,這些都是頗令個人感到意外的。而有關這種武器的投入使用,可見本人之前討論俄烏戰爭的一些文章。
4. 「無人機左輪」----台灣2022年送往烏克蘭的改裝無人機,被戲稱為「無人機左輪」的FPV。那是一款四旋翼無人機。它並不是最輕巧最細小的那一類,粗略來說,那算是中型化吧!當時加裝了一個器具掛在機體下,讓它可以投放六至八枚槍榴彈,或其他小型炸彈---手榴彈。那時網上說2022年4月開始,最少分兩期,一共送出50到200架。當然這些日期和數量都是媒體上的報導,真確的數字和時段,並沒有官方的明確透露;相關報導最後的討論是,無論烏克蘭或台灣方面均希望增大這種左輪無人機的携彈量。
未來----智能化戰場的帷幕已經拉開…it is not future but now!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8.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